yobo体育网页版丨北林与“义家人”同行——园林学院19级梁希班课程教学助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小微空间创新设计
竞赛背景简介


竞赛设计地段位置及现状情况
竞赛&课程教学过程

实地调研与座谈现场明确区域更新条件和需求

线上线下混合课堂讲评教学现场
竞赛汇报评审

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赵新路

yobo体育网页版副教授、中国风景园林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晓飞博士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海绵城市建设分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林国雄

中电建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乔龙飞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区培育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蕊

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处长刘兆允介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教授级高工、主任工程师何闽介绍
随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通过图版、汇报PPT和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评审专家们针对各组设计理念、方案生成、汇报思路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耐心细致的指导性点评。



汇报与评审现场
最终,经专家评审组充分交流讨论与现场评分,一致评选出来本次竞赛的优胜奖3名、入围奖2名。刘兆允处长和各位评审专家一道为各组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

刘兆允处长与评审专家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
至此,2021年北京林业大学19级梁希实验班(设计方向)风景园林设计Studio2 课程植物景观规划设计部分“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小微空间创新设计”竞赛圆满结束。


教学团队与成果合影
据悉,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顺义分局和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对本次“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小微空间创新设计”竞赛高度重视,已列入顺义区2021年度城市更新试点,有望在获奖作品中择优深化、落地实践,后续教学团队也会持续跟进,推进教学成果的落地建设。
此次课程竞赛的圆满组织为梁希实验班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基于实际场地条件与主题需求,完成场地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全流程的宝贵机会;并充分体会了以责任规划师制度为主导的规划设计实践项目推进,如何聚焦百姓身边具有公共属性的小微空间,推动街区更新落地实践。此次同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管委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顺义分局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师团队的共同合作,是一次成功的“产学研”融合教学改革探索。凸显高校优势体现风景园林师社会责任,亦使同学全方位体会“政府引领、公众参与、公益支持、居民受益”实践理念和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到北京城市更新发展中,并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创新建设发展贡献了北林力量。
获奖作品展示
优胜奖
主题:鸢启东风
小组成员:王雅琪、何学婧、王雅芃、杜姜依、亓玉婷、张若彤、唐亚星
指导教师:郝培尧 范舒欣
设计简介:
“忙趁东风放纸鸢",不但表达了对舒适人居生活环境的向往,也更有紧抓机会直冲云端之意。方案的设计愿景是打造一个以临空经济核心区形象名片为主的开放共享空间,用绿色安全环境强化人才吸引力与向心力。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安全街道,提升沿街土地价值。

优胜奖
主题:微窗
小组成员:夏蕴溪、甘睿芯、刘雅旭、李栗宇、孙晓慧、黄瑞琦、陈茂林
指导教师:郝培尧 范舒欣
设计简介:
方案从“港、产、城”三大设计定位出发,提取“微窗”的概念,平面规划格网,立面营建框景,通过模块化设计,将三级模块落位,以首都形象、城市共享、未来示范区推广的“微窗”为三大设计导向,划分“形象之窗、交流之窗、生态之窗”三个分区,形成“一轴两带三段式”的活力街道景观。

优胜奖
主题:林空穿行记
小组成员:周秋町、肖宇晗、徐凡茵、杨英琦、周鑫、张丽丽
指导教师:郝培尧 范舒欣
设计简介:
方案以“形象、主题、功能、生态”为题,提升城市功能与形象。形象溢价:利用入口优势打造标志性景观;主题溢价:结合港产城发展理念创造文化记忆点;功能溢价:创造宜居活跃的街景以及室外办公室;生态溢价:结合现有植物,增加节约型植物营造生态环境。

入围奖
主题:翼起未来 让爱飞行——爱·未来·飞行器
小组成员:樊懋、杨炘锘、刘泓妤、赵浩生、谢婉月、张瑞熙、骆沁宇、陈丽洁
指导教师:郝培尧 范舒欣
设计简介:
“爱未来飞行器”的设计主题起源于我们童年的文艺影视作品,它们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热爱飞行的种子,也随着成长逐渐从小爱化为了我们对国家航空实力的骄傲和认可,对包含理想与奋斗的民族精神的坚守和对祖国蓝天的大爱。在设计中,我们打造了一条航空为主题的故事线。从历史到未来,用景观叙事的手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能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航空,热爱航空。

入围奖
主题:云迹
小组成员:黄珮雯、高千婷 、陈星如、刘楚津、付甜甜
指导教师:郝培尧 范舒欣
设计简介:
首都国际机场上空,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痕迹,它们见证着顺义临空经济核心区的蓬勃发展,也承载着每一份朝着目的地奔赴的向往。本方案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段,提取弧线作为基本设计语言,在解决场地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体现国门第一站的仪式感。本设计丰富场地体验,打造可持续长效景观,并在场地中设置了从听觉、视觉、触觉多方面感知飞行旅途的节点元素。

供稿人:范舒欣、周秋町、 夏蕴溪、李萌烁、郝培尧
照片来源:范舒欣、樊懋
图文编辑:王茂臻
责任编辑:李昊霖
审核:李燕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