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声音丨李翅 马鑫雨:新乡市黄河滩区空间韧性规划策略研究

李翅
男 / 博士 / yobo体育网页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韧性城市与区域空间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绿色社区与低影响开发
马鑫雨
男 /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 / 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师 / 研究方向为韧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
1?研究背景

1 黄河滩区区位示意图
2?相关研究进展
3?黄河滩区新乡市段城乡空间脆弱性分析

2 韧性城市思想引导的典型工作框架

3 4 类滩区空间主要特征
表1 新乡市黄河滩区脆弱性因素

4?新乡黄河滩区空间优化策略

4 韧性策略框架
4.1?建设以坚固高效的工程安全为前提的基础设施

5 黄河滩区新乡市段高效撤退原则的道路交通布局

6 规划调整前后滩区道路体系 5 min、10 min、15 min 撤离时间覆盖范围对比
4.1.2?发挥工程设施多重功能

7 规划调整前后的水位等级
4.2?再造结构冗余的生态空间

8 滩区生态空间冗余性提升示意
4.2.2?增加滩区生态空间的“并联”结构

9 生态冗余结构现存问题分析与预期生态安全格局
4.2.3?扩展局部空间结构的冗余层次

10 滩区水系两侧综合利用典型断面
4.3?营造丰富灵活的生活空间

11 居住空间优化策略示意
4.3.2?发挥地方文化优势激发社区认同

12 乡镇产业布局规划
4.4.2?结合水患等级的生产空间复合利用

13 新乡市沿黄地带农业生产功能带示意
表2 黄河滩区新乡市段分级功能带基本信息

4.4.3?拓展滩区对外产业联动路径
5?结语
注释:
① “黄河险工”专指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堤防,沿大堤修建的丁坝、垛、护岸工程。
图表来源:
图1~13由作者绘制,其中图5~7、9、12~13底图来源于
《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表1~2由作者绘制。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王晓平,王莉.黄河下游滩区:一片特殊的土地[J].中国水利,2007(9):73-80.
[2] WARDEKKER J A, JONG A, KNOOP J M, et al. Operationalizing a Resilience Approach to Adapting an Urban Delta to Uncertain Climate Change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0, 7(6): 987-998.
[3] WILDAVSKY A. Searching for Safety[M]. New Brunswich: Transaction Books, 1988: 253.
[4] 徐振强,王亚男,郭佳星,等.我国推进弹性城市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5):79-84.
[5] 戴伟,孙一民,迈尔,等.气候变化下的三角洲城市韧性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17,41(12):26-34.
[6] 仇保兴.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韧性城市设计方法及原则[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0):1-3.
[7] 滕五晓,罗翔,万蓓蕾,等.韧性城市视角的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系统: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3):39-46.
[8] 戴慎志,冯浩,赫磊,等.我国大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防灾规划编制模式探讨: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9(1):91-98.
[9] 邱爱军,白玮,关婧.全球100韧性城市战略编制方法探索与创新: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2):38-44+73.
[10] 黄弘,李瑞奇,范维澄,等.安全韧性城市特征分析及对雄安新区安全发展的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7):5-11.
[11] 彭雄亮,姜洪庆,黄铎,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适应台风气候的韧性空间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9(4):55-62.
[12] 师满江,曹琦.城乡规划视角下韧性理论研究进展及提升措施[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6):32-41.
[13] 肖文涛,王鹭.韧性视角下现代城市整体性风险防控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0(2):123-128.
[14] 秦明周,张鹏岩,赵自胜,等.开封市黄河滩区土地资源规避洪水风险的安全利用[J].地理研究,2010,29(9):1584-1593.
[15] 任继周,常生华.发展草地农业,确保黄河中下游滩区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6):7-12.
[16] 张金良.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J].人民黄河,2017,39(6):24-27+33.
[17] 李彤玥.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5):15-25.
[18] 邵亦文,徐江.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2):48-54.
[19] 李典友.冗余理论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0-54.
[20] 马建章,鲁长虎,陈化鹏.群落边缘效应与物种多样性[C]//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
[21] POL?SE M. The Resilient City: On the 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Urban Economies[M]//PADDISON R, HUTTON T. Cities and Economic Change. London: Forthcoming Press, 2010.
版面预览




文章来源:《风景园林》杂志
图文编辑:王茂臻
责任编辑:李昊霖
审核:李燕妮
